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发起“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
落实元首外交成果,推进中法联合在巴黎圣母院与秦兵马俑开展保护修复与研究合作。
推进援助尼泊尔、柬埔寨、缅甸、乌兹别克斯坦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支持开展沙特塞林港中外联合考古合作。
实施“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专项规划,重点推进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
落实与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框架协议》。
加强与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合作。
举办港澳中学生文化遗产暑期课堂
举办第十届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举办台湾教师中华历史文化研习营活动
赴台举办文物展览
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全力办好第4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力争泉州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重点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
也就是说,今年参加申遗的主要有两个项目:
(1)泉州项目;
(2)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总书记的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讲话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以及延续中华民族文脉的历史担当。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2014的2月,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总书记说的这些话,至今仍让文博人深思,也深感责重在肩。
2020年,让文物活起来应该怎么做?
(1)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
(2)推介一批国家文化地标、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革命文物主题展览。
(3)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和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宣传活动,策划组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周,组织拍摄一批革命文物故事微视频、革命旧址短片、革命人物纪录片。
“‘让文物活起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对于十八大以来的文物工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曾撰文这样回顾。2020年,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
在文件的最后再次强调了要“做好文物宣传”工作!
切实推进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持续打造《如果国宝会说话》、文化遗产公开课等宣传品牌。
十二、推进资源共享和跨界融合
(1)继续做好《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贯彻工作,推进社会参与、资源共享。
(2)推动制定《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的意见》。
(1)强化政策研究支撑。
研究编制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实施系列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推进国家文物智库建设。
(2)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和行业标准化建设。
积极争取将文物科技纳入国家“十四五”科技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基地建设的意见》。
推动文物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试点建设。
启动文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2021-2023年)研究。
完善智慧博物馆建设系列标准规范。
加快推进在ISO成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
(3)加强文博机构队伍建设。
组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配合中央编办做好加强基层文博机构建设工作。
实施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
推动成立文物保护修复职业教育联盟,推进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制度建设。
继续推进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建设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
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一网通办”“一网通管”。
加强政务督查和政务信息报送工作。
按时完成“两会”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认真妥善做好年度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切实推进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
持续打造《如果国宝会说话》、文化遗产公开课等宣传品牌。
加强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加强舆情监测管理。
谈谈您的看法
